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

東華教師會 「校園環境論壇」熱烈開講 勾勒校園圖像

由東華大學教師會所舉辦的「校園環境論壇」,於本月12日晚間舉行,除了幾位與談人的觀察分享外,與會者也分別勾勒對美好校園景觀的想像。主持人華文文學系吳明益教授也希望集結不同的聲音和建議,落實到日後校園規畫政策中,並期待校園是所有人共有,因此,所有人都一該共同來持續關注校園環境。 在這場論壇中吳明益教授點出了校園環境由生態、文化、政策的交錯影響下,造就了當初原始規畫者始料未及的結果,例如校園中突然大量種植特定植物,讓毒蛾幼蟲激生,而為了避免毒蛾幼蟲對校內師生造成影響,只好全面消毒除蟲,結果讓一般益蟲也全部消失,連帶鳥也變少了,這是來自當初規劃的不夠周詳。
環境學院夏禹九院長則開玩笑說自己在學校待最久,見證許多歷史,早年的校園規劃較無全盤思考,例如學校並沒有自行車道,而在師生的建議下,校方從善如流,在人行道上漆上自行車道標誌,但結果是被罵翻天,因為人走和為腳踏車設的道路不一樣,事實上這樣根本完全不適用。此話讓現場聽眾哄堂大笑,而夏院長認為這種「從善如流」顯示對於政策面的思考反映不周延,表示這不僅是自然環境的問題,政策對校園環境與住民 / 使用者的影響也該考量進去。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吳海音副教授也針對校園生態的演變去分析,每個人的期待不盡然相同,有人會希望環境不要有太多雜草、野生動物出沒,但也有人會期待這些動物越多一點、草高一點,在同一個校園中,究竟該如何營造出一個自然與人共存的環境,就要靠更多人的持續投入與關注,每個人都能反求諸己想想自已願意為這環境做點什麼。
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許世璋教授則是從校狗聊起,校內有些同學覺得流浪狗很可憐,但若沒相關配套的話,可憐的不只是被流浪狗追下的行人,連帶其他校內動物也會可憐,當我們改變自然環境後,相關的配套也應該要重新評估,避免造成一些不良循環效應,而這些都應該透過更多人參與來集思廣益與討論的。 在現場聽眾互動中,除了自然生態,也有不少針對校內公共藝術的看法,並提供了具體建議,諸如建置網站讓更多人認識東華校園中豐富物種,也有建議在校內圈養食草動物並建置蔬果園,讓土地發揮更大效用,或是將目前環境、建築的缺失,思考可以如何改善,這些寶貴建議並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,而是反映出對東華校園有著更美好憧憬的建言。
論壇結束前,夏禹九院長提醒除了鼓勵大家「放火」將建言提出來外,更應該透過教師們思考如何落實,畢竟學生來來去去,老師則是應該長時間的與校為家。教師會謝若蘭理事長則進行總結,認為教師會角色是扮演著共同將校園提升成更好的「地方」外,更應該包含多元創意之理念與想法,讓東華變成一個特殊獨特的地方,透過對環境熱愛的熱血,繼續蔓延改革之火,進而影響學校制定相關政策,成為一個人文具佳的環境,這也正是教師會辦理系列論壇的初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